首页 云计算 正文

判断云计算的标准(关于云计算描述正确的是)

云计算 222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判断云计算的标准,以及关于云计算描述正确的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云计算定义 2、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判断云计算的标准,以及关于云计算描述正确的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云计算定义

云计算定义: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指的是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

    云计算特点:

1.大规模、分布式

“云”一般具有相当的规模,一些知名的云供应商如Google云计算、Amazon、IBM、微软、阿里等也都拥能拥有上百万级的服务器规模。而依靠这些分布式的服务器所构建起来的“云”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2.虚拟化

云计算都会采用虚拟化技术,用户并不需要关注具体的硬件实体,只需要选择一家云服务提供商,注册一个账号,登陆到它们的云控制台,去购买和配置你需要的服务(比如 云服务器,云存储,CDN等等),再为你的应用做一些简单的配置之后,你就可以让你的应用对外服务了,这比传统的在企业的数据中心去部署一套应用要简单方便得多。而且你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你的PC或移动设备来控制你的资源,这就好像是云服务商为每一个用户都提供了一个IDC(Internet Data Center)一样。

3.高可用性和扩展性

那些知名的云计算供应商一般都会采用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基于云服务的应用可以持续对外提供服务(7*24小时),另外“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来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4.按需服务,更加经济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购买服务,甚至可以按使用量来进行精确计费。这能大大节省IT成本,而资源的整体利用率也将得到明显的改善。

5.安全

网络安全已经成为所有企业或个人创业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企业的IT团队或个人很难应对那些来自网络的恶意攻击,而使用云服务则可以借助更专业的安全团队来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判断是不是云计算的三条标准

到底什么是云计算?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发现了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到底什么是云,什么不是云,让人很费解。有人讲公有云是云,私有云不是云;还有人说支持虚拟化叫云,不支持虚拟化不叫云,但是Google不支持虚拟化,而我们都认为Google是云;还有人讲有1000台服务器是云,好像999台就不是云;还有人讲会下雨的叫云,不会下雨的不是云,呵呵,开个玩笑。现在有个别高性能计算中心,什么都没变,就是名字改成叫云计算中心啦。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打着云计算的旗号呢?要么赚眼球,要么圈钱,有了云,就可以呼风唤雨了。 作为公众,需要鉴别哪此是真云,哪此是假云。在这里,我提出判断是不是云计算的三条参考标准,供大家参考: 第一条:用户所需的资源不在客户端而来自网络。这是云计算的根本理念所在,即通过网络提供用户所需的计算力、存储空间、软件功能和信息服务等。 第二条:服务能力具有分钟级或秒级的伸缩能力。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资源节点服务能力不够,但是网络流量上来,这时候需要平台在一分钟几分钟之内,自动地动态增加服务节点的数量,从100个节点扩展到150个节点。能够称之为云计算,就需要足够的资源来应对网络的尖峰流量,哪怕是突然出现了“贾君鹏”这样的热点。过了一阵子,流量下来了,服务节点的数量再随着流量的而减少。现在有的传统IDC说我也是云计算,因为我也能提供伸缩能力,你提出申请,5个小时之后就能给你。问题是网络流量是不可预期的,怎么可能等5个小时。等5个小时,那是人在安装配置系统,这不是云计算,是人计算。 第三条:具有较之传统模式5倍以上的性能价格比优势。看了上面一条,有些人在想,没关系,我多配一些机器,流量再大我也应付得了。——对不起,这不符合云计算的精神,因此我们还有个性能价格比指标。云计算之所以是一种划时代的技术,就是因为它将数量庞大的廉价计算机放进资源池中,用软件容错来降低硬件成本,通过将云计算设施部署在寒冷和电力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节省电力成本,通过规模化的共享使用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国外代表性云计算平台提供商达到了惊人的10-40倍的性能价格比提升。国内由于技术、规模和统一电价等问题,暂时难以达到同等的性能价格比,我们暂时将这个指标定为5倍。目前,拥有256个节点的中国移动研究院的云计算平台已经达到了5到7倍的性能价格比提升。随着其规模扩大和利用率提高,其性价比还有提升空间。 这三条标准相当于三张滤网,可以一层层地滤掉那些不属于云计算范畴的东西。让我们来试试灵不灵——来看看下面这些东西是不是云计算: l PC系统:第一关过不了,因用户所需的资源都在客户端,所以不属于云计算范畴; l iPhone应用软件:如果下载到iPhone上就能独立运行,与外界只是通信关系,则过不了第一关;如果是依托于网络平台运行,计算和数据资源来自网络,iPhone端只是个访问界面,则有可能进入云计算范畴; l Web网站:过得了第一关。但如果还过得了可伸缩性这一关,会很难过性能价格比这一关; l 上网本:能过第一关,但它本身只是个终端,如果只是用于上网,则在传统范畴,如果用于与云计算设施交互,只可划入云计算范畴。 l 广告联盟:难过第二关。将不同网站的广告组织在一起,就构成了广告联盟。发布一个广告,可以出现在众多的网站上。不过,由于公众对广告的点击率不高,广告联盟不需要有大多的可伸缩性,也不容易做到——因为参与者都是众多的小网站; l 超级计算中心:如果规模够大,勉强能过第二关,但性价比不好,过不了第三关。超级计算机都是很昂贵的,在性价比上没有优势。

什么叫云计算?

【云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这是一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云计算”图书版本也很多,都从理论和实践上介绍了云计算的特性与功用。

英译:cloud computing。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

[云计算]

云计算

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 SaaS、PaaS、IaaS、MSP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Cloud Computing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进而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

云计算,在广范应用的同时,还有另外一种云存储来作为其辅助,像中国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 WinStor云端存储,其以用户为基础,以磁盘为导向,强大的数据安全功能,使其中国的云计算更进一步提前进入市场,所谓云存储,就是以广域网为基础,跨域/路由来实现数据无所不在,无需下载,无需安装即可直接运行,实现另外一种云计算架构

最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例如搜索引擎、网络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

未来如手机、GPS等行动装置都可以透过云计算技术,发展出更多的应用服务。

进一步的云计算不仅只做资料搜寻、分析的功能,未来如分析DNA结构、基因图谱定序、解析癌症细胞等,都可以透过这项技术轻易达成[1]。

稍早之前的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技术即为“云计算”的概念起源

云计算时代,可以抛弃U盘等移动设备,只需要进入Google Docs页面,新建文档,编辑内容,然后,直接将文档的URL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上司,他可以直接打开浏览器访问URL。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因PC硬盘的损坏而发生资料丢失事件。

1.狭义云计算

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2]

1.广义云计算

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

解释:

这种资源池称为“云”。“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等。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

有人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总的来说,云计算可以算作是网格计算的一个商业演化版。我国刘鹏教授早在2002年,就针对传统网格计算思路存在不实用问题,提出计算池的概念:“把分散在各地的高性能计算机用高速网络连接起来,用专门设计的中间件软件有机地粘合在一起,以 Web界面接受各地科学工作者提出的计算请求,并将之分配到合适的结点上运行。计算池能大大提高资源的服务质量和利用率,同时避免跨结点划分应用程序所带来的低效性和复杂性,能够在目前条件下达到实用化要求。”这个理念与当前的云计算非常接近。刘鹏教授当时通过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计算所等单位的一系列精彩演讲,推动计算池思想的普及,受到广泛关注和接受。

[编辑本段]

云计算的特点

(1) 超大规模

“云

[云计算管理系统]

云计算管理系统

[3]

”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 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2) 虚拟化

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3) 高可靠性

“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4) 通用性

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5) 高可扩展性

“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6) 按需服务

“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你按需购买;云可以像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

(7) 极其廉价

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经常只要花费几百美元、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数万美元、数月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

云计算可以彻底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但同时也要重视环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为人类进步做贡献,而不是简单的技术提升。

(8) 潜在的危险性

云计算服务除了提供计算服务外,还必然提供了存储服务。但是云计算服务当前垄断在私人机构(企业)手中,而他们仅仅能够提供商业信用。对于政府机构、商业机构(特别象银行这样持有敏感数据的商业机构)对于选择云计算服务应保持足够的警惕。一旦商业用户大规模使用私人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无论其技术优势有多强,都不可避免地让这些私人机构以“数据(信息)”的重要性挟制整个社会。对于信息社会而言,“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云计算中的数据对于数据所有者以外的其他用户云计算用户是保密的,但是对于提供云计算的商业机构而言确实毫无秘密可言。这就象常人不能监听别人的电话,但是在电讯公司内部,他们可以随时监听任何电话。所有这些潜在的危险,是商业机构和政府机构选择云计算服务、特别是国外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到底什么是云计算?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发现了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到底什么是云,什么不是云,让人很费解。有人讲公有云是云,私有云不是云;还有人说支持虚拟化叫云,不支持虚拟化不叫云,但是Google不支持虚拟化,而我们都认为Google是云;还有人讲有1000台服务器是云,好像999台就不是云。现在有个别高性能计算中心,什么都没变,就是名字改成叫云计算中心啦。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打着云计算的旗号呢?要么赚眼球,要么圈钱,各有各的目的。

作为公众,需要鉴别哪些是真云,哪些是假云。为此,刘鹏教授提出判断是不是云计算的三条参考标准,供大家参考[4]:

用户所需的资源不在客户端而来自网络

这是云计算的根本理念所在,即通过网络提供用户所需的计算力、存储空间、软件功能和信息服务等。

服务能力具有分钟级或秒级的伸缩能力

如果资源节点服务能力不够,但是网络流量上来,这时候需要平台在一分钟几分钟之内,自动地动态增加服务节点的数量,从100个节点扩展到150个节点。能够称之为云计算,就需要足够的资源来应对网络的尖峰流量,哪怕是突然出现了“贾君鹏”这样的热点。过了一阵子,流量下来了,服务节点的数量在随着流量的减少而减少。现在有的传统IDC自称也能提供伸缩能力,但需要多个小时之后才能提供给用户。问题是网络流量是不可预期的,不可能等那么久。

具有较之传统模式5倍以上的性能价格比优势

看了上面一条,有些人在想,没关系,多配一些机器,流量再大也应付得了。但这不是云计算的理念。我们还有个性能价格比指标。云计算之所以是一种划时代的技术,就是因为它将数量庞大的廉价计算机放进资源池中,用软件容错来降低硬件成本,通过将云计算设施部署在寒冷和电力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节省电力成本,通过规模化的共享使用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国外代表性云计算平台提供商达到了惊人的10-40倍的性能价格比提升。国内由于技术、规模和统一电价等问题,暂时难以达到同等的性能价格比,我们暂时将这个指标定为5倍。拥有256个节点的中国移动研究院的云计算平台已经达到了5到7倍的性能价格比提升,其性能价格比随着规模和利用率的提升还有提升空间。

例子

这三条标准相当于三张滤网,可以一层层地滤掉那些不属于云计算范畴的东西。让我们来试试灵不灵——来看看下面这些是不是云计算:

PC系统:第一关过不了,因用户所需的资源都在客户端,所以不属于云计算范畴;

iPhone应用软件:如果下载到iPhone上就能独立运行,与外界只是通信关系,则过不了第一关;如果是依托于网络平台运行,计算和数据资源来自网络,iPhone端只是个访问界面,则有可能进入云计算范畴;

Web网站:过得了第一关。但如果还过得了可伸缩性这一关,会很难过性能价格比这一关;

上网本:能过第一关,但它本身只是个终端,如果只是用于上网,则在传统范畴,如果用于与云计算设施交互,只可划入云计算范畴。

广告联盟:难过第二关。将不同网站的广告组织在一起,就构成了广告联盟。发布一个广告,可以出现在众多的网站上。不过,由于公众对广告的点击率不高,广告联盟不需要有大多的可伸缩性,也不容易做到——因为参与者都是众多的小网站;

超级计算中心:如果规模够大,勉强能过第二关,但性价比不好,过不了第三关。超级计算机都是很昂贵的,在性价比上没有优势。我们认为不是云;

在线Office:规模化运作后容易达到云计算的要求。例如,今天大家看到的百汇Office,还有Google的DOCS也是。

在线CRM:规模化运作后容易达到云计算的要求。提供给用户一个月使用成本是几十块钱,这个远远优于我们使用传统模式,是云;

IaaS:像亚马逊租用机器的服务,所以这种性价比也非常好,租用一个虚拟机1小时只要0.1美元,也是云。

Paas:如微软的Azure,可免费提供25GB的存储空间,必定有非常好的性价比,也是云。

云安全:规模化运作后容易达到云计算的要求。比如360安全卫士,提供给用户完全免费的服务,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有很高的性价比。

云计算行业衡量成功企业的标准是什么?

云计算行业目前也在逐步细分:

1、对于从事运营的云计算企业,有广大的租户,丰富的应用应该是成功的标准。

2、对于从事云计算建设的企业来说,当然是承担越多的建设任务,建成有影响力的云计算应用应该是成功的标准。

云计算有什么样的标准?

云计算是一种整合互联网用户资源利用的方式,包括很多云终端形式,没有具体固定的标准,只能说云计算的规模以及开发程度。

关于判断云计算的标准和关于云计算描述正确的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扫码二维码